信用变“金”,普惠万家!福建农信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倡导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多年来,福建农信秉承“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持之以恒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对象,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至2025年9月末,福建农信共评定信用户近650万户,评定信用村近5000个,评定信用乡镇超百个,一股“信用春风”正吹遍广袤的乡村田野。
久久为功,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漳州农商银行的前身--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着手进行“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在全国首创“信用村”制度。2005年,省农信联社正式成立,进一步梳理、总结各行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客户建档覆盖面、贷款覆盖面、不良率等为核心的定量指标和当地政府协助不良清收、支持信用建设等定性指标相结合,逐步形成一套涵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县较为完整的评定标准体系,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入快车道。2021年以来,福建农信主动融入人行福建省分行等部门牵头开展的金融信用示范村、乡镇、县创建工作,发挥主办银行作用,参与评定的信用村、乡镇、县超全省90%。
善作善成,打好建档“基础桩”
福建农信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金代发等常态化服务,推动客户信息采集和建档,补齐农村客户信息短板,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农村基础数据库,为信用评定奠定坚实基础。如,华安农信联社组建服务小组深入农村,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一户一档”精准对接。泉州农商银行通过“宣讲启动会+数字化服务平台”动态完善客户信息数据,显著提升农户建档效率。三明农商银行创新引入“绿色信用体系”,联合林业站等单位,共同采集农户绿色资源信息。
多社融合,畅通信用转化渠道
福建农信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整合政务、司法等多维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逐步形成“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的服务体系,推动信用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如,省农信联社与省诚信促进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布诚信积分指标体系,致力于实现“信用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普惠化”。邵武农商银行与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携手,打造“一行三中心”模式,构建“线上服务+线下交易”产权流转体系,畅通信用转化“快车道”。平潭农商银行创新推出“诚信闪贷”,融合金融与政务数据,实现高效风险评估与客户精细化管理,累计授信9.2亿元。长乐农商银行持续深化“党建+金融”双基联动,依托“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整村推进2.0”落地见效,累计授信金额近2.3亿元,让信用成为农民身边“随时可用的流动资金”。
下一步,福建农信将持续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丰富“信用+”应用场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携手万千农户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更大的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