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农信动态

他们的笔记本,写满了“金融为民”的故事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有这样一本笔记本,它伴随农信人行走在田埂、渔排与集市之间,记录下农时的节奏与民生的需求,它的纸页间,写满了村里的烟火日常:谁家的稻谷要收了,谁家的大棚要修了,谁家生产经营还有资金缺口,谁还在为要不要扩大经营犹豫不决……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带着生活的温度,写下那份始终如一的“金融为民”的初心,它是福建农信人最真实的工作底稿。

泰宁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员小杨,一边翻笔记,一边核对花生收购户的仓储量、收购价和资金缺口。“有了这些记录,我们提前安排贷款,农户心里就踏实。”如今,收购季一到,六十多户经营户的贷款便准时到账,农户的心定了,农时的节奏也更稳了。

在罗源,海风常常吹卷金融助理员小赵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海参五月投苗、九月收成、市场价十四元。”靠着这样手写的点滴,三千多户养殖户获得了八亿多元信贷支持。金融的活水,顺着潮声流向渔港,也流进了渔民的心坎里。

德化的金融助理员老张,笔记本里写的不是贷款,而是一句句心愿。一次下乡,有村民提到:“要是村里能有个取零钱的地方就好了。”他默默记下这句话,又花两个月跑遍邻近村落,标出人口分布和交通路线。不久后,德化乡镇首批普惠金融服务点落了地,村民的愿望有了回响。老张说:“笔记写的是事,其实牵的是人心。”

光泽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员小封翻着那本记满种植计划的笔记。“邓大哥今年三月要买二百斤尿素,五月修大棚薄膜。”那天,他在地里就和邓大哥核清了资金缺口,邓大哥当场就用手机银行申请贷款,不到半小时钱就到账。这样的记录,他写了好几本。数千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都在他那本摊在膝头的笔记里,一一对接、落地生根。

将乐农信联社金融助理员小杨的笔记上还沾着泥点,翻开其中一页:“五月十四日,秧苗发黄,建议补肥,关联贷款五千元。”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却让信贷服务紧跟农时,也成为他判断农户资金需求的重要依据。如今,320户种粮户、四千多万元信贷资金,都在这本“农事笔记”里有了精准投向。

如今,在八闽大地上,这样的笔记仍在被一页页写下,它用脚步丈量,用笔尖传递,用真情连接起千村万户的期盼和托付,它让银行的柜台走出营业厅,让“为民”的承诺,在笔尖的划痕里,长出新的故事。